2025年临汾初 / 中级会计继续教育:一站式办理 + 正保 / 东奥网校
临汾会计继续教育一站式服务,是专为临汾地区会计从业人员打造的集成化服务平台,全面覆盖会计继续教育的课程学习、考试至学分申报全流程。其核心服务包含初、中、高级会计职称考试代报名,会计继续教育课程代操作两大板块,有效避免耽误初、中、高级会计职称的报名进度。
其中,继续教育代操作仅需用户提供网校学习登录方式,平台将在一周内完成全部学习与考试流程,并同步把成绩单上传至会计人员管理系统;该服务旨在帮助会计人员高效达成继续教育要求,全程保障服务的合规性与便捷性。
临汾市2025年会计继续教育全面指南
会计继续教育不再是形式主义,而是关乎职业发展的必修课,90学分的最低要求背后是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为一名临汾会计人员,2025年的继续教育已经开始。与往年相比,今年有了诸多变化:学分要求更明确,学习平台更统一,监管也更加严格。
截至2025年9月,临汾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完成比例约为65%,其中尧都区、侯马市进度领先,安泽县、古县等地区相对滞后。各区县财政局正在加强督促本辖区会计人员按时完成学习。
1 2025年临汾会计继续教育学习特点
临汾市2025年会计继续教育体现了明显的分层分级特点。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存在差异化管理。
不同于其他城市,临汾市继续教育采用了 "全国平台+本地化实施" 的双轨模式。会计人员需先在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服务管理平台完成信息采集,再在本地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今年临汾市继续教育强化了公需科目与专业科目的平衡性,要求专业科目学分不低于60分,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二,突出了专业能力建设的核心地位。
2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继续教育的差异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在继续教育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学习重点和考核方式上。
初级会计人员
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课程设置以财务会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出纳操作实务等基础性内容为主。
中级会计人员
需要学习更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课程,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级会计人员
聚焦于战略决策、风险管理、领导力培养等高阶内容,包括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会计信息化等前沿课题。
学习要求 | 初级会计人员 | 中级会计人员 | 高级会计人员 |
---|---|---|---|
总学分要求 | 90学分 | 90学分 | 90学分 |
专业科目要求 | 不低于60学分 | 不低于60学分 | 不低于60学分 |
课程重点 | 基础知识和技能 | 实践应用能力 | 战略决策能力 |
考核方式 | 在线考试 | 在线考试 | 在线考试+实践考核 |
3 继续教育学习方式与网校信息
临汾市会计人员可选择多种方式完成继续教育:网络培训、面授培训以及其他视同参加继续教育的形式。
网络培训是主流方式。会计人员可选择的网校包括:
面授培训则需要在财政部门备案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前,面授机构需通过全国平台办理继续教育备案,经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培训。
其他视同参加继续教育的形式包括: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通过至少一科、参加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师继续教育培训、参加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的会计法律法规答题活动等。
4 继续教育官网入口与信息采集
临汾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官方平台入口为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服务管理平台(网址:https://ausm.mof.gov.cn/index)。
信息采集是参加继续教育的前置条件。所有会计人员都必须在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服务管理平台完成注册和信息采集,才能参加继续教育并登记学分。
信息采集流程
- 登录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服务管理平台
- 完成注册和支付宝实名认证
- 填写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相关信息
- 提交审核
需要注意的是,山西省"会计之星"网站自2024年8月15日起不再办理会计人员信息采集、信息变更、跨省调转业务,这些业务均已转移到全国平台办理。
5 继续教育时间安排与补学政策
2025年度临汾市会计继续教育报名截止时间和学习截止时间同为2025年12月31日。
网络教育学习时间为2025年4月1日至12月31日。考虑到学分登记需要时间,建议会计人员提前完成学习,避免集中在最后阶段学习。
对于往年度继续教育未完成的人员,山西省将根据情况安排开放补学端口。具体时间及要求需要关注"会计之星"网站的信息发布。
补学政策规定:2025年6月12号0点以后,完成的2020年-2024年补学合格记录,网站和会计管理平台会自动同步对接,不需要学员申请。而2025年1月1号之后至2025年6月12号0点期间,完成的2020年-2023年的补学合格记录,仍需要学员自己上传成绩单,由会计管理部门统一审核。
不参加继续教育的后果
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会责令其限期改正。
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评审、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高端会计人才选拔等重要依据
纳入会计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影响个人职业发展
用人单位将继续教育情况与考核评价、岗位聘用挂钩
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尤其是在涉及财务舞弊或重大失误时